到过去,到未来

萨菲·高斯:阁楼之窗/上下之间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以天目里地下二层的四个电梯厅中的电子屏幕为载体,设立了年度公共影像项目,面向天目里的客人们展览新媒体作品。







项目地图

Screenshot 2022-02-15 at 13.40.10.png





Screen Shot 2021-01-06 at 10.26.04 AM.png

过往内容


2022年,天目里地下门厅的四组屏幕被定义为「任意门」,并将在全年中呈现四个不同模块:「在这里、在当下」;「说走就走」;「上天入地」和「到过去,到未来」。你将可以穿梭于不同领土和维度中,通过千变万化的任意门破除眼下的藩篱,让精神得到短暂释放。


关于「任意门」:阿兰·德波顿曾在《旅行的艺术》中阐释了“旅行的心境”,提到“感受力”是这种心境的首要特征—“感受力”驱使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不带任何成见地接纳事物,通过勤勉的观察了解其中的元素及结构,最终真正拥有一片景色。而在整本文集中,“艺术”始终是它叙述的主要线索,德波顿亦引用梵高的语录:“衡量一个杰出画家的标志就是他们能否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世界的某些部分。” 

因此,在身体尚不能远行的当下,那些用于观看和理解艺术的感受力、以及作品中呈现的独特视角,让我们有机会借艺术家之眼远眺世界,在一个个由想象和各种媒材构建的微小结界中日行万里。



2022.10.16 - 2023.1.20 | 到过去,到未来

“到过去,到未来”是2022年「任意门」的末章。在今年的任意门中,我们已经历了对周遭环境的深层探索、探讨了旅程与身体的关系、并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产生联结;最终我们将回归探讨自身与意识的边界,完成一段内化的、形而上旅程。本次展映英国艺术家萨菲·高斯的两部作品《阁楼之窗》与《上下之间》,它们透过过期胶片的质感呈现城市和宇宙的意象,探索时间的停滞和记忆与幻象间的游离,但又形成距离与节奏之间的碰撞,构筑飘忽迷离的梦境,指引我们穿梭于有形与无形、时间与空间之中。


艺术家:萨菲·高斯

 Screenshot.png

阁楼之窗

2022

35毫米和120毫米底片的数字胶片

30'34''

 Screenshot 2023-04-04 at 17.59.33.png

上下之间

2021

单频影像

8’19’’



2022.7.16 - 9.30 | 上天入地

《地平线》

露丝·麦克伦南

2020 - 2021

系列影像,彩色,有声,循环播放(共14节)

 

《地平线》创作于全球检疫隔离期间,英国艺术家露丝·麦克伦南感到对身体活动的局限反而使她想起更多来自远方的人和事。因此她发起了一项集体创作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拍摄一段他们视野范围内的地平线影片,并将收集而来的“地平线”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似乎可以无限循环的风景电影。这部影片不仅填补了我们对地平线另一端的想象,也让大家用这种方式忘记眼前的藩篱,重新连接彼此。

Screenshot 2022-10-17 at 16.17.31.png


此次展览期间,天目里美术馆联合艺术家发起了一次征集,收集来自我们观众的“地平线”,麦克伦南在收到投稿后,使用本次收集的“地平线”创作了一件新作品。该作品于10月1-16日在“任意门”项目中展出。附艺术家征集信和拍摄指南。

 

艺术家拍摄指南:

“我想创造一个集体的,连续的,潜在的无限的风景电影。我想看看当我们沿着地平线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拍摄方式很简单:


用手机或摄像机,水平拿着,找到一条水平线。它可以只是一条线,是上下、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分界线。保持相机稳定,慢慢地从左到右和/或从右到左平移。如果可能的话,试着在镜头中将你锚定的地平线保持在一个水平位置。


地平线可能是远处的山、海、建筑或天空,但同样,你的风景可以是你的厨房柜台、书架、路边石、一片树叶或岩石。你呈现的可以是离你最近的,最生动的,现在抓住你注意力的地平线。


请发送你的有声视频——时长在5到45秒之间——我会把它们缝合在一起。请选择相机上的最高分辨率设置。请在录影时录入环境声音,或者你可以单独为你的视频配音。也请为你的影片写下(任何你想说的)几句话,重要的是,请告知你的位置和姓名。如果你想保持匿名也可以。


谢谢你!我期待看到你的地平线!”

————露丝•麦乐伦南


Screenshot 2022-10-17 at 16.22.24.pngScreenshot 2022-10-17 at 16.21.08.png



2022.4.16 - 6.30 | 说走就走

“说走就走”常被人们用来描述决定开启一段旅程时毫不迟疑的状态,它既是冲破限制,奔向自由的身体本能,也反映了能够快速克服困难的智慧。而旅行过程中,流动的人也通过将自身经历与情感投射到岿然不动的风景里,形成一段段新的故事。

“说走就走”单元展映程新皓和周雨歌的作品《致海洋》和《Moon Drawing》,并分别呈现在晴雨表的不同点位。两部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身体行动的记录,而这些行动本身也通过与环境的微妙互动进行释义与表达。其中,周雨歌拖着行李›箱在美国的家楼下转圈,回应当下旅行限制对其个人的影响;程新皓则沿铁路行走至越南边境,用身体重新书写一段见证历史的建设,并探索他自身与这片土地的关联。由此,观众既可以将两部作品看作对“说走就走”的不同诠释,也可以在作品之间关于“来”与“去”,“思乡”与“出走”,“个体情感”与“宏观叙事”的碰撞中得到新的灵感。


西一、西二厅放映:

周雨歌

画月

2020

双频影像

7’46’’, 13’34’’

Screenshot 2022-07-18 at 10.55.24.jpg

 

东三、东四厅放映:

程新皓

致海洋

2020

单频影像

49’56’’

Screenshot 2022-07-18 at 10.55.36.jpg



2022.2.12 - 4.15 | 在这里,在当下


《上下》,2021

易连

单屏影像,彩色,有声,09'00''


《上下》拍摄于天目里,记录了一位拎着铁桶拿着雨伞的保安在不同空间中游走的经历。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他与天目里保安交流时得知的一次暴雨中集体抢修事件,并以“水”这一元素开启贯穿了整部影片。上和下对应着空间,观众将跟随保安在园区中从高到低的不同空间穿梭,感受楼顶茶园的开阔惬意,远山瞭望的舒畅,到地下室的复杂通路,昏暗、潮湿、回声。天目里的空间由此被艺术家折叠和重组,揭开了精致表面下承载着丰富故事的空间结构,以及机器般运作系统背后的鲜活个体经验。影片最后,艺术家将市井的想象投映在光洁的混凝土墙壁上,以期形成矛盾却富有诗意的碰撞。整部影片中,艺术家亦通过表现空间的上与下、宽与窄、远与近象征人生由幽暗逼仄走向开阔光明的历程。

WechatIMG30.png
作品影像截图





2021年,晴雨表随节气变化更新呈现作品,成为了一个由影像作品组成的日历,由此与自然的生物钟相互连接。 这一年中,每部作品的展映都曾标示一段特定时间中发生的物候变化,提醒我们时刻关注周遭环境,为循环往复的城市生活制造惊喜。


2022.1.20 - 2.03 | 大寒


《时间火花》,2020

大卫·瓦纳科尔

单频影像,彩色,04’35’’


该作品的灵感来自先锋电影先驱斯坦·布拉哈格。艺术家通过电影捕捉时间与光、以及这两个基本视觉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提取出日常场景中的光影,并通过动态的电影处理手法形成抽象的,游离在现实之外的情境。

Screenshot.jp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2.1.05 - 1.19 | 小寒

《除非你有勇气游到看不见海岸的地方,否则你永远游不到彼岸》,2018

朴善珠

单频影像,彩色,10’10’’


该影像拍摄于日暮时分的海滩。全片只有一个固定的镜头,任由一波波海浪和人影来回涌动,进出观众视线。随着时间推移,天光逐渐暗淡,直到几乎看不清画面——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海边冷冽的寒风、漫长孤独的夜晚、以及神秘莫测又象征希望的彼岸。

you cannot..._Sun Park_Still_3.jp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2.21 - 2022.1.04 | 冬至

《至日》,2008

妮塔·马达哈尔

双频影像,彩色,24’07’’


《至日》记录了2006年冬至及2007年夏至当日英格兰威尔特郡城郊的天空,这两幕影像分别在东四、西二以及东三、西一电梯厅播放。该作品以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方式,呈现了云彩与星星的运动轨迹,借以表达“至日”是由天体变化定义的时间单位。电影作曲家米格尔·德奥利维拉 (Miguel D'Oliveira) 为《至日》提供了两首相互关联的管弦乐配乐,以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唤起夏日炎热或冬夜寒冷的感觉。音乐由布拉格市爱乐乐团录制。

冬至标示着一年中黑夜时长的极点,与夏至对应。《至日》分别于今年的夏至、冬至日在这里播映,以标记本年度的两个气候节点。

该作品由Film and Video Umbrella,当代艺术协会,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和Castlefield画廊委托创作。

Solstice截图.jp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2.07 - 12.20 | 大雪

《白夜》,2020

伊萨姆·塔吉特

单频影像,彩色,07’12’’

影片故事发生在高大的奥雷斯山脉的山顶,在一棵高大的大西洋雪松上。在那寒冷的冬天,当雪覆盖了所有地方,随着微风,树上的雪累积成雪球滚了下来,直到在一个温暖的房子前面。雪球化为雪人,将故事的序幕缓缓拉开...

13697299_1142484255822249_1370043144161794691_n.jp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1.23 - 12.06 | 小雪

《风景是空的,空虚是风景》,2017

卡拉·安德雷德

单频影像,彩色,15’00’’

作品呈现了阿塔卡马沙漠的空旷景观,以此反映来自诗人金达真的一句话:“风景是空的,空虚的风景”,即事物原本不存在所谓的既定价值,因此我们也无需差别认识所见景观,以此挑战西方固有权力机制。艺术家意图借由安第斯文化中的世界观完成叙事,即通过描摹自然现象折射社会生活。

still luna.jp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1.07 - 11.22 | 立冬 

《黑色海洋》,2016

刘雨佳

单频影像,彩色,38’35’’

《⿊⾊海洋》描绘了被摧毁与被建造的风景,它由⼀些短⼩的章节构成,交织着马可波罗与忽必烈关于想象中的城市与风景的叙述、辩论与诘问。观众可以进⼊它构建的情境,在⾥⾯⾏⾛、迷路,又在某⼀个时刻找到⼀个或者多个出口。

Screenshot 2021-11-04 at 10.55.23.pn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0.23 - 2021.11.06 | 霜降

《信号》,2017

托比·塔图姆

单频影像,彩色,11’40’’

《信号》通过光束分享了来自天空的信息。艺术家剥离和展示了大自然中潜在的致幻因素,并邀请观众思考我们对极端自然现象的接受能力。《信号》具有累积的变型力量,旨在为观众创造一个冥想空间,进而产生一种微妙的思维状态。 

片中音乐由阿比·弗莱创作。

Screenshot 2021-10-20 .png

图片来自艺术家



2021.10.8 - 2021.10.22 | 寒露

《巨大的毛发》,2018

梁玥

单频影像,彩色,4’40’’


艺术家凝视着草地,发现它在呼吸。

Screenshot 2021-09-27 at 16.14.44.jpg

图片来源:梁玥


2021.9.23 - 2021.10.7 | 秋分

《移时放映》,2018-19

黄美婷

单频影像,彩色,10’13’’


影片拍摄于在欧洲行进的火车上。艺术家将车窗外高速移动的风景刻录下来并慢速播放,带我们穿梭于空间与时间、真实与虚幻之间。

Screenshot 2021-09-18 at 17.02.28.png

图片来源:黄美婷


 2021.9.7 - 2021.9.22 | 白露

《风速为每秒七帧》,2015

杰森·莫伊斯

单频影像,彩色,1’55’’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秋高气爽。艺术家杰森·莫伊斯在《风速为每秒七帧》呈现了一段关于风的旁白,解构了不同类型的“风”传递的信息。


旁白:

Wind blows at seven frames per second.

风速为每秒七帧。

The wind carry signals, but it twist over seas and distance.

风携带着信号,经过在海面时会发生扭曲。

Messages is distorted over timelines, influence over countenance gathering pace over oceans.

这些信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形,又在海洋上加速传递。

Sometimes the wind stops between the mirror sea of black code, they store clarity and reception.

有时风停在黑码之间,接收和梳理信息。

When the wind drops, signals are thrown from the highest point, driven by western winds, here fouth five.

当风力减弱时,信号会在西风的推动下从最高处发出,这里是第四五级。

Wavelenth gather momentum pace, cascading over city halls, again see the fences and prominence. over lakes and open spaces.

波长推动风的步伐,越过市政厅的栅栏,越过湖泊和空地。

A strong wind can claim the power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ambiguous translation.

强风会冲散信息,将它变得模棱两可。

Crosswinds distort messages between some panic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侧风会扭曲信息的释义。

All winds can delivery messages in unspecify frequencies and unauthorised codes directly to the recipients.

所有的风都可以通过未指定的频率和未经授权的代码直接向接收者传递信息。

This wind major 640 by 480 and presents no real danger, but will always blow at seven frames per second.

这个风速是640 * 480,并不危险,但保持在每秒七帧。 

风速每秒七帧.jpg

图片来源:杰森·莫伊斯


2021.8.23 - 2021.9.6 | 处暑

《夜泳》,2019

凯蒂·麦克费登

单频影像,彩色,12’05’’

《夜泳》是一部聚焦于冥想时刻的、没有结论的电影。片中角色存在于一个看似孤立的数字世界中,并在这个被控制的景观中呈现异化的生活本质,以探索我们与自然的脱节。这部作品融入了电影史中无声电影和科幻的方法,在屏幕上讨论权力和身份问题,同时作为一个非线性的作品又拒绝叙事。

 

该片由带有复古16mm基辅-u镜头的黑魔法微型相机拍摄。

Screenshot 2021-08-19 at 10.jpg

图片来源:凯蒂·麦克费登

2021.8.15 - 2021.8.22 | 立秋

《好饿...》,2021

史密特·沙

单频影像,彩色,1’11’’

丰收的季节到了,瓜成熟了,人们迫不及待地切开和分食了收获的果实,有个人却似乎落单了...

Screenshot_30.jpg

图片来源:史密特·沙





2021.7.17 - 8.15 | 晴雨表特别期 - 无限时间公司

BY ART MATTERS 之馆与手机玩我合作,在艺术节期间开启晴雨表项目特别季「无限时间公司」。

二十四节气是以自然为度量衡的时间尺度,它结合宇宙、身体、气候和空间这些相互关联的整体安排生命的内容,标示了与都市工作节奏全然不同的时间逻辑。

当下,效率至上的生活方式似乎切断了人与大地的联系,人们开始为“不够用”的时间焦虑。 然而刻度化的数字不是认识时间的唯一工具, 时间的意义也并非只存在于效用主义的维度中。《无限时间公司》衍生自以上概念,呈现五部有关“时间感受力”的影像作品,它们是艺术家发掘的、可实践于当下的价值观,即对于时间的多维感受与独特理解。


B2层电梯厅

西 1

放风,童文敏/行为影像,中国青海,5'14'',2016

把连着头发的黑线缠绕在九块碎石上,在山顶放风。

放风.png


西 2

一天,晋江/纪录片,彩色,24'00'',2020

镜头跟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沿着迷蒙的山路慢慢行走。在镜头中他或是背着一个袋子,或是背着一袋大米、一捆木材、一大桶水。拍摄者在白天、晚上和深夜,与这位老人一同穿过清新的春天,跋涉过阴冷的冬天。

一天——剧照3 copy.jpg


东 3

斯诺塔吉亚罗蔷+吴家南/单频影像,20'06'', 2021

斯诺塔吉亚是英文“乡愁”的音译。片中,拆迁建筑的碎片不断被建筑的原主人扔进富春江里。艺术家认为,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让“乡愁”一词变得不再恰当,它是发展中国家不在意的,亦是受益人所不需要的。斯诺塔吉亚.png


东4:

两个春天,张云峰+李海光/行为影像,4'58'',2020

《两个春天》由两位艺术家的多段行为表演片段剪辑而成。“春天”是对艺术家创作该作品时身体状态的意象化描述,这两具过度亲密而又彼此对抗的身体就像两个春天在激烈的撞击,在自然中书写荒诞与诗意。两个春天.png


BY ART MATTERS MARKET 之市

月亮代表我的心,刘耀华/单频影像,无声,6'00'', 2016 

艺术家在深夜的海边用手机对着一轮明月拍下的视频。影像中月亮在左右摇摆,仿佛一颗躁动的心。“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文人借以用来抒发感情的意象,同时它自身也代表着一种宇宙的时间尺度。艺术家借手机这一信息时代的工具将其巧妙地处理成连续动态的视觉图像,就像是在譬喻人们当下所处的精神状态,准确地映照出我们每一个人心灵破碎后无处安放的现实困境。月亮代表我的心 copy.jpg


2021.7.7 - 2021.7.21 | 小暑

一些时刻,夜晚在黎明前终止》,2019

沈蕊兰

双频影像,灯箱、树叶,彩色,10’40’’

艺术家在杭州夜游时记录了大量茂盛生长植物、夜行飞虫和动物的轨迹,并将其投影在城市的日常环境中。这些发光的植物隐隐出现、淡去、消失,在缓慢的时间维度中,试图重新唤起在后工业时代对原始自然力量的幻想。

一些时刻1.png

图片来源:沈蕊兰


2021.6.21 - 2021.7.6 | 夏至

《至日》,2008

妮塔·马达哈尔

双频影像,彩色,24’07’’

夏至代表白昼时长的极点,它与冬至合并被称为“二至”。晴雨表将在2021年的夏至与冬至播放妮塔·马达哈尔的《至日》,以呼应地球公转到南北至点时,我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位置。

 

《至日》记录了2006年冬至及2007年夏至当日、英格兰威尔特郡城郊的天空。作品由两幕高清影像组成,以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方式,呈现了云彩与星星的运动轨迹,借以表达“至日”是由天体变化定义的时间单位。电影作曲家米格尔·德奥利维拉 (Miguel D'Oliveira) 为《至日》提供了两首相互关联的管弦乐配乐,以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唤起夏日炎热或冬夜寒冷的感觉。音乐由布拉格市爱乐乐团录制。记录夏至与冬至天空的影像分别分布于东四、西二以及东三、西一电梯厅中,欢迎探索。


该作品由Film and Video Umbrella,当代艺术协会,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和Castlefield画廊委托创作。

Solstice截图.jpg

图片来源:妮塔·马达哈尔


2021.6.5 - 2021.6.20 | 芒种

《浪》,2017

沃伊泰克·多姆拉蒂尔

单频影像,3’00’’


《浪》拍摄于捷克共和国的原野。通过编辑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尺度,艺术家创造了一幅纯粹的、可用于凝视和冥想的动态画面。在这个由自然地形形成的“海浪”中,万物扮演着独立的角色——摇曳的青草、云朵、山丘和山谷、阳光,还有我们自己。

waves2.jpg

图片来源:沃伊泰克·多姆拉蒂尔



2021.5.21 - 2021.6.4 | 小满

《瀑布》,2019

张文心

单频影像,4’15’’

在《瀑布》中,一段瀑布的录像缓慢地形成一个在不断上升和下降的通道。

瀑布1.jpeg

图片来源:张文心


2021.5.5 - 2021.5.20 | 立夏

《目不转睛》,2018

梁玥

单频影像,彩色,14’00’’

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刻,植物迅速攀长。


《目不转睛》呈现了初夏一角:阳光下,心形的树叶透着光彩轻摇,吐纳氧气。这个场景来自艺术家在意大利温布利亚驻留期间在户外散步时的偶遇。艺术家认为,这些简单且充满生命力的元素能够自然而然地治愈人们,成为记忆中轻松而珍贵的时刻。


Can't Blink截图 copy.png

图片来源:梁玥



2021.4.20 - 2021.5.4 | 谷雨

《环境》,2019

施政

四频影像,彩色,循环播放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夏季前夕,万物生长渐盛。


《Umwelt》是施政以崇明岛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样本,以数字技术重建的景观。通过使用计算机编程系统重新“种植”一片森林,艺术家意图从视觉机器的角度观察自然。在这个人工与自然交错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不间断的交流和转换,它暗示了环境变化在人类生活语境中的转译与再现。该作品共有四幕,对应了森林的四个不同元素,并分别呈现在负二层四个电梯厅里,欢迎观众逐个探索。


Umwelt截图.jpg

图片来源:施政



2021.4.4 - 2021.4.19 | 清明

《再访》,2019

丹尼尔 & 克拉拉

影像,彩色,14’35’’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即是清明。期间可通过踏青行走感知自然、获得新鲜体验。


《再访》是英国艺术家丹尼尔&克拉拉时隔多年再次访问埃夫伯里巨石阵时,对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再创作。作品中两个并置的画面呈现了重叠的、在时间或空间上错位的旅行轨迹,以此为观众制造故地重游的体验。“行走”是丹尼尔&克拉拉的主要创作方法,他们在游走的经历中收集灵感,在创作中融入对生活和旅行的记录,并通过重现我们从经验中构建意义的过程探索感知与现实的本质。


606869cea4339.jpg图片来源:Daniel & Clara



2021.3.20 - 2021.4.3 | 春分

《月升》,2018

程新皓

单频影像,黑白,无声,4’37’’

 

下载目里APP,了解更多会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