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 sound diary

2021.8.28

声音剧场工作坊

 

 

声音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但在感知层面

声音却可以诉说一种情绪、描绘一种记忆

而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声音

也可以作为一种叙事语言

 

此次,在导师格格的带领下,我们以一种实验性的方式,探索了如何讲述一段属于个人的声音故事。

 

 

 

在编织声音作品之前,格格老师先从声音产生的三个基础要素(声源、介质与接收器)开始,引导大家了解什么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声音是无形的,但却依然可以被转化为可视的作品。我们无法看见并触碰声音,但却可以具象化地感受声音所形成的情感和记忆。

 

 

Mediations (towards a remake of Soundings), 1979/1986_4’17min_Gary Hill

 

将声音物化、视觉化、具体化,是很多声音艺术家想做的事情。人们仿照艺术家Gary Hill在音箱上撒米的作品,在铁板上撒粗盐,下方的speaker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形成了不同的图案。

 

 

 

我们的生活中,所有习以为常的声音都可以被重新书写、组合。天目里的泉水声,虫鸣声,草丛窸窣声,茑屋书店的书页声……这些提前捕捉的声音片段被作为一种思路提供给参与者。被用来叙述的声音元素可以突破我们所身处的狭小空间,可以从生活中无数次擦身而过的角落中寻觅到。

 

在工作人员们的引导下,参与者先从王长存的作品《四边形》出发,走进天目里的一间电梯轿厢,感受音乐装置���������������������������������������������������������������与自身的互动关系。王长存的这件作品在天目里园区构建出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每间电梯中的音符密度将随时间、电梯内乘客人数的变化而变化。早间和晚间音符密度较低,给人以舒缓的感受;午间音符密度较高,欢快而轻盈。实时生成的音乐像四位乐手,应和着人们的情绪而做即兴演奏。

 

以此延伸,大家漫步天目里,走向各种声音的来源,用自己手机中的语音备忘录记录下令自己驻足的声音。孩子们着迷于虫鸣,动物的叫声……成年人仿佛更习惯于感知日常事物中的点滴……

 

 

 

这些产生于公共领域的声音片段,在脱离了产生它们的语境之后,带着制作者聆听时所被勾连起的情感,被重新编织成一段个人专属的声音故事。

 

除了这些声音之外,大家从我们提供的各种器具中探索所能运用的声音元素,雷声筒的雷鸣,海浪鼓翻涌的海浪,音树的梦幻,还有沙蛋,响板,铃鼓……这些声音,在大家共同的想象下,被编织进一个个日常的,亦或是奇妙的故事里。

 

 

���������������������������������������

 

 

依次点击以下音频,进入他人的声音故事

 

(第一组音频)

清晨的梦里,打工人在海滩散步,

阵阵海浪声中,

突然~是钉钉的闹钟!

一路冲刺上班,终于打卡成功,长舒一口气

码字工作,进出电梯,关掉电脑,下班归家

打工人的一天大概如此吧

 

 

第一组成员

 

(第二组音频)

午后,雨声窸窣

漫步在天目里,人声喧哗,广场上响着音乐

走进咖啡馆,

“您好,请给我一杯咖啡。”

“好的,请稍等。”

店员摇着咖啡豆,一杯咖啡正在制作中

“女士,您的咖啡好啦~

品尝着午后的咖啡,听着chill的音乐……

突然,手机铃!是老板!

“回来加班吧!”

 

美梦就此结束。

 

 

第二组成员

 

(第三组音频)

花香阵阵,鸟鸣悠长不绝于耳

是茂密幽深的丛林……

突然,雷鸣滚滚,暴雨倾盆,哗啦啦下个不停

赶快跑进山洞!

洞里仿佛有各种鸟儿、虫子

……

 

 

第三组成员

 

(第四组音频)

天目里,宠物医院。

“喵~~

她看见了一只雪白色的小猫咪在做检查

 

走出宠物医院,是阵阵知了的声音

沙沙沙地叫个不停……

她被快递站五颜六色的鱼缸吸引了眼球

金鱼在水底游来游去

如同此刻,水管里的水流正汩汩流出……

水镜广场上,蜻蜓在点水

叮,叮,叮

 

第四组成员

 

声音比文字模糊,比图像抽象,但却能自由地形成一种更为开放而具有诗意的叙事。

 

在这些声音片段中,

你都听见了什么?

又或者,看见了什么奇妙风景?

 

 

 

 

 


Learn more about membership plan, download the 目里APP